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手持喷码机?

by 珠海天利喷码

选手持喷码机要先按“场景画像”定边界(介质/信息/读码/节拍/环境),再据此选平台与墨水,并用打样与验码锁定工艺窗口;关键是别把“外箱高清”和“非孔快干附着”混为一谈。

场景画像先行

  • 介质与表面:纸箱/木材(多孔)与塑料/玻璃/金属/覆膜(非孔)选墨完全不同,前者水基为主、后者溶剂为主;若有涂层/油污/冷凝需提前告知。

  • 信息与合规:是否有条码/二维码与GS1规则(尺寸、静区、对比度)?有读码等级就优先高DPI机型并规划验码流程。

  • 节拍与路径:手持通常为间歇或低中速,能否保持3–5 mm喷距、路径平直?曲面/深槽需治具或考虑改工艺。

  • 环境与班次:低温高湿/室外/粉尘/油污会改变干燥与附着,电池续航也要覆盖当班时长与快充能力。

平台与核心规格

  • 打印高度:常见12.7 mm/25.4 mm,超过需多喷头或大字符平台;按最大行高反推机型上限。

  • 分辨率与速度:以300–600 dpi为主;若要稳定二维码,建议≥300×300 dpi并验证最小模块。

  • 连接与数据:USB/蓝牙/Wi‑Fi、Excel导入、序列化、时间戳、Logo模板;有ERP/表单导入需求的优先带软件套件的机型。

  • 续航与人机:锂电≥6–8小时、一体触控界面、轻量机身与可更换墨盒;现场操作友好度直接影响一次通过率。

墨水与介质匹配

  • 多孔(纸箱/牛卡):水基黑墨高OD,高清条码优选600 dpi;若是上光/覆膜纸,需改用溶剂型或贴标替代。

  • 非孔(塑料/金属/玻璃):溶剂型墨(兼顾快干、附着与Decap),透明/深色底材可用白/浅色溶剂墨提升对比。

  • 特殊需求:耐酒精/耐擦拭/低气味/食品接触或隐形UV等需在选型前确认,避免后期返工。

打样与验码闭环

  • DOE打样:材质×DPI×喷头温度×喷距×走速,记录干燥时间、对比度与耐擦/酒精/胶带结果,直至满足读码等级。

  • 条码规范:按GS1外箱/商品条码指南设置尺寸与静区,优先在高对比背景喷印,必要时改用白底标签。

常见场景的配置建议

  • 外箱批次码/条码:12.7 mm手持TIJ,水基黑墨,600×300 dpi,白底区域喷印并上线前验码;上光面改用溶剂墨或贴标。

  • 塑料/金属零件:溶剂型手持TIJ,300×300或600×300 dpi,喷距3–5 mm,先除油/防静电,做酒精擦拭与胶带测试后再量产。

  • 玻璃瓶临时码:溶剂型手持,提高喷头温度与短风辅助,冷凝环境先打样验证耐擦与可读性;若需永久,评估激光替代。

采购核对清单

  • 打印高度上限、最小可读模块、支持的条码制式、模板与数据导入、续航与重量、墨水清单与交期、售后与培训、是否可提供基材打样与验码报告。

拇指法则:先用场景画像排除不适配,再以“打印高度×DPI×墨水体系”三要素选机型,最后用打样与GS1验码把关,手持喷码才能一次通过、稳定上手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基于智能算法为您精选最相关的文章内容